找到相关内容678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识体理体两分与“一分无性”说

    阿赖耶识中,一切诸法自 性,妄执习气,是名安立种子,然此习气是实物有,是 世俗有,望彼诸法不可定说异不异相,貌如真如,即此 亦名行粗重。问:若此习气摄一切种子,复名行粗 重者,诸出世间法从何种子生?若言粗重自性种子为种 子生,不应道理。答:诸出世间法从真如所缘 ─────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0547268.html
  • 凡圣所见世界究竟有何不同?

    就成了一种能够自然生起的客观存在的感觉,成了一种种子与现行互生互动的自动运行机制,或者说以前的遍计所执的成果,对于现在能的意识就成了客观世界,现在的遍计所执还在继续加强着过去遍计所执形成的成就,这...和不同部分的梦境的显现,佛菩萨都以圣者的现量智刹那亲证,了了分明。所以佛在《金刚经》里说:“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……所有众生若干种心,如来悉知。”知众生心,就是正知,因为世界上本来就只有心,心外所有...

    大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0647431.html
  • 宗密著「道俗酬答文集”的研究

    ,看到本质上的共同根源,证实华严哲学中、依他、圆成三性的关系、和一切现象都括有总、别;同、异;成、坏等六种特点,从而达到异而同、同而异的辩证观[25]。这种哲学境界,宗密自称为“和会”。这一理论的...句中理,论则通宵未休;一事中义,旨则尘沙莫算。达水常湿,宁疑波湛之殊?悟镜恒明,不惊影像之变。净刹秽土,非坏非成,诸佛众生,何起何灭?由是念包三世,同时互促互延,尘与十方,全体相即相入。多生谬反覆,...

    冉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647457.html
  • 魏晋南北朝佛学思想玄学化之研究(2)

    可知,僧肇继承其师罗什中观一系,在于宏扬大乘空宗,以“空”为究极实在,空到究竟处,即空掉一切妄执,才能彰显万有事物的本质,而为纯净无染的真如实相。他在透过般若中观的甚深体认后,始列举出对六家七宗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147466.html
  • 清辨《中观心论》及其《思择炎》对瑜伽行派三性思想之批判(2)

    遍计所执性”是唯分别“假立”,并不是“由本身  成就”的“自相有”;反之,清辨认为“能”(如蛇)与“所  (如绳)都由于以自相有而互依他存在,换言之,“能诠的名”(  名)与“所诠的对象”(义...”之过失等。  其次就“依他起性”的评价而言,瑜伽行派认为“依他起性”作  为言诠的“依处”不能不存在,至于“名之言诠”的体性则可以是空  (无,依他有),而且由于“依他起”为染(净)的依止,所以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547525.html
  • 慧学概要

    、世亲他们,依『解深密经』等为教量,认为凡立三自性,执无性,依他起,圆成实有性,才是了义教;若主张一切法空,而不说依他、圆成实为有性,即非了义教。他们以此为判教的准绳,衡量佛法教义,另成唯识见的一...忍辱、精进广集一切福德资粮;依禅定而修得般若波罗密多,才能成就大乘果证,断尽所有生死烦恼。故大乘圣典中,处处赞说:于无量劫中,修无边法门,而不如一顷刻间,于般若波罗密多经典四句偈等,如实思惟受持奉行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447853.html
  • 释法照著:缘起法之认识论探究

    的境相而显现,这相似的相就是遍计所执相。具体一点如论所说:“无量行相意识颠倒生相”、“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可得”。99偏所执相就是意识能周偏度的一切行相境界,这相都是颠倒的、毫无自体的,是众生...根源。  4、所知三相与认识论  紧接著要来说明认识论如何会通三相,如何去除迷妄的执相达成圆成实相。上文中定义“偏所执相”为:“于无义唯有识中似义显现。”126唯有识可说是十一识或见相二识,但...

    释法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3947972.html
  • 唯识(下)

    立识言。唯言但遮(止)愚夫所执实我实法。”  复依三性说:《义章》又云:“彼愚夫等,由虚妄心,周遍颠倒,定执离识实有我法种种差别;说此唯识,唯言即遮彼等此执,是谓遣虚,识言即我法识变,因缘假有,事实...彼空理所显真如。识自相故,识相应故,二所变故,三分位故,四实性故。如是诸法,皆不离识,总立识名。唯言但遮愚夫所执,定离诸识实有色等。”  此谓八识心王为识之自相;行等六位五十一种心所为识之相应;见分...

   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2148082.html
  • 识蕴

    有无记性分,但非一切时常起,有间断故,亦定不相应。  第七识与十八个心所相应:即我痴、我见、我慢、我爱四惑,行五数,八大随烦恼,并别境中的慧。我痴即无明,愚于我相,迷无我理。我见即我执,于非我法,妄...中。眼等五识,和第八识,则没有二执。这有三个理由:(1)我法二执,是能度的度分别,五八识既然没有度分别,故不起执。因为《摄大乘论》说唯意识是能度有分别故(意及意识俱名意识)。(2)执我法者,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448279.html
  • 释恒清著:《佛性论》的研究(1)

    如此解释可使佛性义符合佛教传统无我思想  ,免于被误认佛性为神我论。  “无相性”即《瑜伽师地论》所说的“相无自性性”,  意谓诸法仅名言所显,即执随言而有,本来无相。一切  法由因缘生,不由自生、...层次而言,当清净依他转分别执性圆成  实性时,分别和依他即不复存在,可见上面引文中“若无”  三自性的假设性问题,是从世俗谛而言。《佛性论》作者试  图从反面来说明三自性的作用。分别性的体性,虽“恒...

    释恒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5948449.html